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世界名人故事
目录
位置: > 故事会 > 世界名人故事 >

战神恺撒

恺撒的名字,在世界许多地区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一生所从事的重大活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当时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的历史进程,而且给后世留下了不少难以磨灭的痕迹。他在公元前46年创制的儒略历,在欧洲一直使用到16世纪,一些东正教徒却至今还在沿用它。他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流传至今,以其典雅清新的风格和翔实丰富的史料,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甚至后来的“沙皇”这一称呼,也是模仿“恺撒”的发音而产生的。

恺撒作为古罗马共和国的领袖和军事统帅,带兵打仗几十年,指挥过几十个战役,大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诸如拿破仑等所效法,对西方军事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与幕僚共同著书立说,主要有《高卢战记》、《内站记》、《亚历山大战记》、《阿非利加战记》等。

凯撒出身于罗马的名门贵族,年轻时就渴求取得罗马的最高权力。为此他学习讲演和写作技巧,后来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的努力使他成为当时知识最渊博的人物之一。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时就敢于控告罗马总督贪污腐化,为此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当时的罗马处于共和时代的后期,元老贵族和民主派之间斗争尖锐。享有公民权的只是罗马城内的奴隶主和自由民,而城区以外,意大利各地和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却享受不到罗马的公民权,但却要担负着和罗马自由民一样的义务。恺撒接近平民,进行着反对元老贵族的活动,这样他在平民中的声望越来越高。公元前60年,他和罗马另外两个统帅庞培和克拉苏结成反对元老贵族的秘密同盟,这是罗马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三头执政”。为了巩固这一同盟,恺撒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庞培,尽避她当时已与别人订过婚。第二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

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他统率大军,经过3年的征战,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并吞了整个高卢。然而他在高卢的统治并不稳固,高卢地区接连爆发反罗马人的起义。公元前52年春,高卢全境爆发了一场反对罗马统治的大起义。起义军主力在高卢北部的阿利细亚城扎下了坚固的营寨。这是一座几乎攻不破的城堡,罗马人除了进行长期的包围之外,别无其他办法。恺撒把所有的部队都调到这里,20万高卢起义军也云集阿利细亚城下,双方一场恶战不可避免。战役开始之前,罗马人环绕阿利细亚城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恺撒寄希望于这些复杂而坚固的工事能够阻止高卢人的进攻,用以补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卢起义军首先从内外两侧同时向罗马人坚固的工事发起了进攻。在盾牌的掩护下,一队接一队的高卢人像蚂蚁一样往上冲。在战斗中,罗马各军由于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士气开始低落。尤其在罗马人的旗手被砍倒后,罗马人的阵脚开始显得有些混乱。

这时,一位年轻的罗马士兵惊惶失措,突然发现恺撒刚刚站立过的塔楼上已经空无一人,同时位于营寨右边的罗马骑兵放弃了阵地,以全速急驰而去。这位年轻人绝望了。突然,坚守在栅栏后面的罗马士兵发现高卢人的攻势猛然削弱了,刚才还在向罗马工事冲击的高卢人停止了冲锋,他们的队伍散开了,出现在罗马人视线中的竟是他们自己的骑兵。原来,恺撒指挥他的骑兵抄袭到高卢人的后方,给他们致命的一击,短短几个回合之后,高卢人便开始由进攻改为逃窜。尔后,高卢人全部投降。阿利细亚之战就这样出乎意料地结束了。恺撒以6万军队与高卢人将近25万人的大军相峙,竟以一支骑兵的偷袭扭转了战局,取得了决定的胜利。

恺撒、庞培、克拉苏的“三头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克拉苏在战争中阵亡,使原来成鼎足之势的三人同盟变成了恺撒、庞培两雄并立的局面。这时,恺撒的女儿去世,这就意味着恺撒与庞培的联姻关系中断,两人之间为了权力的争斗已势所难免。于是奴隶主两派发生了内战。

公元前50年,以庞培为首的贵族派元老院因担心恺撒建立独裁政权,通过决议拒绝延长恺撒担任高卢总督的任期,令其遣散军队。恺撒拒不执行这一决定。当时,他的军队绝大多数分驻在北山高卢,身边仅有一个军和一些辅助部队。为了把握战机,经过一番周密策划之后,恺撒于公元前49年1月,果断地率领一个军,越过意大利和高卢诸行省之间的界河比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罗马进发。没有准备的庞培反对派,匆忙率领一批元老和两名执行官离开罗马,逃往希腊。同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次年春又增加了4个军和1个骑兵队。6月,恺撒与庞培在希腊的法萨卢进行决战,恺撒彻底打败了庞培,庞培逃到埃及,被埃及国王派人杀死。公元前45年,恺撒实现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

公元前45年,元老院被迫加给恺撒“终身独裁官”的职位,拥有帝王一般的权力。他当时逐步削去那些昏庸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权力,罗马商人、自由民和军人们也厌恶了只由上层奴隶主发言且议而不决的共和制,拥戴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恺撒,并公开以“国王”之名相称。

随着恺撒个人独裁和市民自治、财政和文化改革的深入,守旧集、对改革失望者和宿敌残余结合起来,以保卫“共和”之名密谋采取恐怖袭击。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已察觉城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并听到暗杀传言,却根本不把许多人仇视的目光放在眼里,傲然昂首慢步走进元老院。当他走到大厅前的庞培雕像旁边时,几名身藏短剑的刺客一拥而上,冲在最前面的竟是他与一个情妇的私生子布鲁图斯。恺撒最后只惊叫了一声:“你也这样做?我的儿子……”被连了23刀后,56岁的恺撒横厅前,成为古代恐怖主义最有代表的牺牲品之一。在西欧,“3·15”这一天千百年来常被人视为不祥的刺杀日。恺撒虽死,罗马国家体制变化的走向却不可扭转。17年后,他的养子屋大维建成了帝国,成为“元首”,带来了200年之久的基本和平,经济也达到了空前繁荣。

推荐阅读

日本民间神怪故事> 财富故事>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一人讲一个鬼故事> 100个恐怖故事> 灵异故事> 营销故事> 儿童启迪故事> 公主童话故事> 爱国故事>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