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中庸白话文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诸子百家 > 中庸白话文 >

第20篇

 【原文】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译文】

鲁哀公询问关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圣君贤臣在世,这些政事就顺利推行;圣君贤臣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统治百姓的办法是勤于政事,治理荒地的办法是努力种植树木。这政事啊,就像地上的芦苇一样。要得到贤臣的辅助就要修养自身品德,修养自身品德就要遵循大道,遵循大道就要从仁做起。

 【原文】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译文】

”仁就是人,自己的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亲人要分亲疏远近,尊重贤人要有贵贱等级,礼由此而产生。在低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高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所以,君子不能不注意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就不能不侍奉亲人;要侍奉亲人,就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就不能不知道天理。

 【原文】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译文】

“天下通行的道理有五条,实践这五条道理的德行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往,就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智慧、仁、勇敢,这三者是遍行天下的美德。这些道理和美德的实施,落在一个诚字上。这些道理,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经过困惑探求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又比如说,有的人自愿去实行,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去实行,有的人勉强去实行,但只要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原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

孔子说:”喜欢学就接近智慧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修养自己的方法,知道修养自己的方法,就知道治理他人的方法,知道治理他人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和国家的方法。

 【原文】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

”凡是治理天下,一般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民如子,招纳工匠,善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重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慌张;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尽力报答;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努力生产;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就会来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

【原文】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译文】

”洁净心灵,服饰端庄,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修养自己的方法。不听谄言,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道德,这是为了鼓励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丰厚的俸禄,与他们憎相同,这是为了鼓励人们亲亲人。多设小官给大臣使唤,让他们集中力考虑国家大事,这是为了鼓励大臣。对士人忠实守信,给他们丰厚的俸禄,这是为了鼓励士人。

按照时令役使百姓而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鼓励百姓。天天查看月月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鼓励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同情才能不足的人,这是为了安抚远方来客。

 【原文】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文】

“延续已经绝后的家族,复兴已经颓废的邦国,治理混乱,解救危难,按时接受朝见,用厚礼回赠诸侯,却让他们以薄礼进贡,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而言之,治理天下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一个‘诚’字。

 【原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

“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事先没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说不下去;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遭受挫折;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出问题;实行中庸之道先有准备,就不会陷入绝境。”

 【原文】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译文】

“在下位的人臣,如果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要得到君王的信任是有办法的,如果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得不到君王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办法的,如果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办法的,如果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要使自己真诚是有办法的,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原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译文】

“真诚,是上天赋予的品德,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诚,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诚,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是要选择美好的目标并且执著追求。”

 【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广泛学,详细询问,慎重思考,清晰辨别,坚定执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就绝不罢休;要么不辨别,辨别了没有明确就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切实做到就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倍工夫能做到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去做:别人用十倍工夫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去做。果真能够这样,那么愚笨的人也一定可以变得聪明起来,柔弱的人也一定可以变得刚强起来。”

推荐阅读

庄子讲记> 话说中庸>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直译> 道德经解读> 鬼谷子白话文> 中庸白话文> 孔子家语> 论语别裁> 鬼谷子>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