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鬼谷子白话文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诸子百家 > 鬼谷子白话文 >

第十 谋篇 1

【原文】

为人凡谋有道①,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②。审得其情,乃立三仪③。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④,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⑤,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⑥。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⑦,斯盖其分也。

【注释】

①凡谋有道:要想谋划说服他人的策略。《易》:“君子以作事谋始。”孔颖达疏:“凡欲兴作其事,必须谋虑其始。”

②得其所因,以求其情:要调查对方的心理状态,就要掌握他的实情。因,依靠,凭借;情,实情,情形。

③三仪:本指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陶弘景注:“言审情之术,必立上智、中才、下愚。”

④参以立焉,以生奇:三仪互相渗透,就可策划出奇谋妙计。

⑤司南之车:即指南车。司南是一种利用磁石指南的仪器。

⑥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假如二人有同样恶而关系疏远,只能是一方受害。

⑦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墙倒屋塌在于有缝隙,树木毁坏在于有节疤。“墙”又作“缡”,指环绕住宅周围所建的土墙。墙有一点裂痕就有崩毁的可能,树则从节疤处开始腐败。一般人际往也往往是从空隙处发生破裂。

【译文】

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要掌握规律背后的依据,这样才能得到实情。通过研究审察实情,确立上、中、下三仪。所谓三仪,指上智、中才和下愚。三者互相参照,就能定出奇谋妙计。奇谋妙计能够通达易行,开始于古人的社会实践。郑人入山采玉时,都要携带指南车,这是为了不迷失方向。揣度才干、衡量能力和获知实情,这是做事的指南。所以,众人同心协力谋划事业,就会关系亲密,共同获得利益。想法一致的人共同做事,如果是部分受益,部分受损,就会关系疏远。有共同仇恨的事物就会相互亲近,因为他们都是受害者;有共同仇恨的事物而关系疏远,一定是其中一部分人受到了损害。所以,如果有共同利益就会相互亲近,如果其中一方受到损害就会相互疏远,这是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可以作为观察同心或异心的标准。所以,墙壁坍塌是因为缝隙的存在,树木毁坏是因为树木有节疤,因为缝隙和节疤都是它们的分界之处。

推荐阅读

庄子讲记> 话说中庸>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直译> 道德经解读> 鬼谷子白话文> 中庸白话文> 孔子家语> 论语别裁> 鬼谷子>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