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
目录
位置: > 生活类书籍 >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 >

第33节:施加影响的阶段

婴儿处于准催眠状态。如果朋友们研究过一点心理学,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特别容易接受外来的暗示。

所以,对婴儿的各种说法,各种念叨,各种欣赏和夸奖,大人的所有表情,是微笑的?和蔼的?鼓励的?欣赏的?都会深深进入胎儿的潜意识,影响他一生的智力和性格结构。

这个时期,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特殊时期。

大人每一个良性的语言:欣赏的、鼓励的、夸奖的,都对孩子有作用,都不白说。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现在还不会讲话呢,还听不懂大人的话呢,还不知道大人说什么呢,还不知道什么是杯子,什么是桌子呢,所以就不给他讲述。那你就错了。

你现在讲述的东西恰恰能够深入孩子的心灵。

懂得这些,就能成功地实施婴儿的早期教育。

对孩子施加影响的重要阶段

因此,要像对大孩子一样用描述的方法,用语言暗示的方法,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培养婴儿在学习方面的五种积极性。

五种积极性在早期对婴儿的教育中不但同样成立,而且有特殊的效率。因为这是给孩子施加良性影响的特别敏感、特别重要的阶段。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这个年龄,请你马上找到新感觉,马上这样去实施。你会发现,当你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时,你是一种眼光,一种态度。知道孩子什么都懂,只是现在还不能表达,还不能完全表现出来,你就有了新的眼光和新的态度。

因为你相信他,你和孩子的交流马上有了积极性。

家长有了积极性,全部交流就有了能量,就能深入孩子的心灵。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

家长们常常会犯错误,以为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世界。错了!

孩子都用自己特殊的眼睛在观察世界,用自己特殊的心灵在感受世界。

在婴儿早期教育上建立这个观点,不仅对于婴儿的成长有攸关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以后的幼儿教育、少年教育、青年教育同样是重要的。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当你把婴儿看成对外部世界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生命时,就尤其不会忽略五六岁的幼儿、七八岁的少儿、十几岁的青少年对世界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这样,家长对孩子实施教育就有了真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力的角度。

从诞生就开始的学习

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婴儿会说话之后才开始教他认字。通常人们认为,认字要读出声来。实际上婴儿在不会发声的时候就可以教他认字了,而且非常容易实施,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意义巨大。

虽然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手已经会移动。这时你拿来一支牙膏,点着它说,黑白牙膏,反复指点。孩子其实已经开始记忆了,他好奇地听着你的声音,看着你指给他的字。这时候的孩子特别爱学习。你就这样教他,不用教几遍。过一会儿对孩子说:“黑”,孩子就会把手指向“黑”字。你说“白”,他就指向“白”字。

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已经能够听懂大人的指示,已经有记忆力,而且特别有记忆的兴趣。

这是可以训练的。

在孩子认字的时候要欣赏他:对,说得好!

孩子稍微大一点,比如一岁多,你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他就会张嘴了。他会说,爸爸,那是个什么字,妈妈,那是个什么字。外人一看,往往都会惊叹:这么小的孩子认识那么多字。

周围的赞叹、欣赏和夸奖就使小孩认字有了更大的积极性。

记得那时候我带着孩子坐公共汽车,看见路边的字,孩子就指着窗外念,周围的大人都欣赏他:哎哟,这个孩子这么小,怎么认识这么多字?因为这个,他特别爱坐车。

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婴儿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不要以为他不会说话就没有学习能力。

即使孩子现在很小,连手都不会动呢,他也在学习。

家教格言:

不管多小的孩子,哪怕是婴儿,一定要相信他能够接受外界信息,能够接受影响,能够接受培育。

这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

在鼓励孩子智能方面的五种积极性时,“会”与“爱”的一字之差,把欣赏、夸奖孩子爱干什么、爱做什么,上升为会干什么、会做什么。

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观察、记忆、思维、表达、阅读和自我管理的向上心、兴趣、自信、注意力和毅力。

既以正面培养为主;也用逻辑中断法中断孩子的错误思维。

重点是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这是最为有效的。

11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

幼儿学习能力的培育与性格的塑造、完善密切相关。

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因势利导地进行五种积极性的培育。

要特别坚定地贯彻游戏原则。

11.1从知识到品德,孩子都在学习

如果把两三岁作为婴儿到幼儿的过渡时期,那么,幼儿时期的孩子已经能走路了,会说话了,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了。

幼儿教育的某些原则,与婴儿教育肯定是一样的。

一定要相信:幼儿对这个世界,对你讲述的一切都是接受的、理解的、学习的。如果婴儿都能学习,幼儿肯定更能学习。

不要以为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你对他说一句话,对他有一个作法,他就不记得。以为对两三岁的孩子可以不讲信用,以为孩子不懂事。

不要以为两三岁的孩子就可以唬他,可以随便说假话,说完了孩子就忘了。绝对不能这样。孩子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记忆,你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和心理结构形成影响。

推荐阅读

怎样提高智力> 唤起心中的巨人>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 富爸爸穷爸爸> 二十四重人格> 九型人格> 日语轻松入门> 四季养生食谱>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至味在人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