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方孝孺
目录
位置: > 历史故事 > 方孝孺 >

明朝大儒方孝孺不屈服朱棣 873亲人被当面杀死

靖难之役,朱允文退出政治的舞台。作为朱允文的拥护者,方孝儒不肯尊朱棣为正统的皇帝,大量抨击当时的新皇帝,在文章中就有。作为帝王朱棣为了加强自己威信,对于不识时务的他不得不痛下杀手。所以朱棣灭了他九族,还有一族他的朋友。可惜他一代大儒落的如此下场。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873亲人被当面杀死不屈服

朱棣起兵前,谋士姚广孝对他说:“朝中有个叫方孝孺的,学问很高,而且很有德操,将来殿下夺取天下,他一定不肯归附,不过殿下千万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朱棣颔首答应。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朱棣于是将其投入狱中。几天后,朱棣准备正式登基,让方孝孺为他拟写登基的文告,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派方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遭一顿痛斥。

无奈之下,朱棣只好派人强行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当时穿着一身斩衰(古代的一种丧服,按生者和死者关系,丧服分为五等,斩衰最重),在大殿上嚎啕不已。朱棣命卫士强行撕去方孝孺的丧服,换上朝服,之后强压怒火,亲自劝解方孝孺说:“先生不要难过了!朕本来是要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孝孺立即反问道:“成王在哪里?”朱棣说:“他自焚死了。”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即位?”朱棣说:“国家要依赖年长的君主来治理。”方孝孺再问:“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为帝?”朱棣语塞,只好说:“这是朕的家事,先生不必过多操劳。”

朱棣让左右将纸笔递给方孝孺,说:“诏天下草,非先生不可。”方孝孺接过纸笔,挥毫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然后把笔一扔,大声道:“死即死,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不合作,便以诛九族相威胁,方孝孺愤然道:“便十族又如何!”朱棣大怒,命人将方孝孺的嘴豁开,从嘴角一直割到耳朵。方孝孺满脸是血,仍旧痛骂不绝。朱棣厉声道:“岂能让你如此痛快地死,当灭你十族!”方孝孺十族共被杀八百七十三人,都是当着方孝孺的面杀的,每杀一人,监斩官都要问他是否回心转意,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肯屈服。

相关文章:明朝大儒方孝孺的生死因果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朝浙江宁波人,明代大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明成祖朱棣篡位,方孝孺不愿为他起草诏书而被杀。终年四十五岁。

小韩子

方孝孺6岁能诗,机警敏慧,双眸炯炯有神,读书一日之量,可以盈满一寸的厚度,人们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都把他叫“小韩子”(意即“小韩愈”),方孝孺15岁随父兄北上济宁,励志攻读。长大后,又拜宋濂为师,深受当时的大学者宋濂的器重。宋濂门下的知名之士,都比不上他。洪武十五年(1382),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起荐方孝孺,应征至京,在奉天门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太祖朱元璋感到写得非常的好。赐宴时,太祖朱元璋有意使人摆放在几案上的饮食器具放的歪歪斜斜的,试其为人,方孝孺把它们摆放整齐后才后坐。朱元璋喜其举止端庄,学问渊博,有期待日后辅佐子孙之意,厚礼遣送回家乡。

代老师捉刀

明太祖曾令宋濂作《灵芝甘露颂》,接着让他参加宴饮赐酒,于是大醉。回家之后,把这件事说给孝孺听,隔没多久,宋濂就因酒醉酣睡去了。方等候老师至夜深,一看仍未醒来,料到先生沉睡不醒,明日早朝定当误了写颂这件大事,即刻自做主张,动手为老师捉刀,把这件文书完成。

等到天刚破晓,宋起身准备上朝,再一想,完了!错愕间告诉方说:“我今日肯定没命啦。”方问何故?宋答:“昨天皇上命我作颂,大醉之余,误了正事没写,如今来不及了!皇上一发怒,必定赐我死罪。”方说:“我正恐怕先生醒得太迟,来不及写,所以我已经先替您拟了一份草稿,或许您裁定之后,可拿去進献于皇上,行吗?”接着就把文稿呈上,宋阅读之后说:“很好,何必改呢?”于是急忙揣進兜里,带着入朝。

太祖迎着宋濂问:“写好的那颂在哪?”宋立刻拿出来奉進。皇上读毕之后说:“此文并非宋学士你亲笔写的。”宋又一顿错愕。皇上说:“此文写来胜过先生呢。”宋只好实话实说,叩头如捣蒜的谢罪说:“微臣实在因为昨天承蒙皇上赐酒、喝过头了,回去大醉不醒,无法为文成章,是我的门生方某,看不过去代为写的。”皇上说:“此生文笔胜过你多多。”于是立刻召见方,即时在殿上以一论五策出题考试,方立即援笔而成。上阅览完毕,又再对宋说:“他实在胜过你哪。”

接着立即命人当面赐给方绯袍(红色绸袍)、腰带,但还是戴着布衣头巾,令他到礼部赴宴,又命同姓里的宗伯亲友陪席。同时暗中派人观察他的言行举止,而方竟然巍然端坐上席不动。皇上说:“这个人为何如此倨傲?”因此不留他在朝中任职,使他外派为蜀王府教授。回头又告诉懿文太子(朱元璋长子,朱标,后短命而死)说:“有一个最佳儒士被我发现了,将来要辅佐你,如今我先把他寄在蜀王府那儿当个教席。其人个性刚烈倨傲,我现在先压服他、抑制他,等你临朝时再用他,定会得其大力辅助之功哪。”

维护正统 被夷十族

文皇(即明成祖,朱棣)登基称帝,姚广孝了解方孝孺,破城之前,曾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明史·方孝孺列传》记载:

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问姚广孝:“谁可以起草继位诏书?”广孝回答,只有方孝孺行,于是朱棣命人召他来。经过数次的往返征召,方竟然不肯前来,最后派人强行挟持他入朝上殿,方却披麻带孝,一路神情哀凄悲哭不止。既到内殿,朱棣令他起草即位诏书,他更是大声号泣,誓死不从,再三强迫他执笔,他一再丢掷不拿,口中的骂声益发严厉,说:“再怎么样,也不过诛杀我九族而已!”成祖听了,更是愤怒,说:“朕就决定夷汝十族。”左右问:“多的是哪一族?”皇上说:“他的朋友也算一族啊。”于是尽杀与方孝孺有牵连的九族人性命,而且大肆搜索天下所有与方为友的人,一并杀之。

先祖杀生 贻误后人

方希直(孝孺,字希直)祖先墓茔,起初传说有妖孽祸乱,后来决定修治坟墓,一打开,发现一条巨蟒从坟冢中爬出,那巢穴里,繁殖力极为惊人,蛇子蛇孙大约有数千条,沿着洞穴广布攀爬、四处盘踞,腥臭的秽气,逼人欲呕。

众人决议,想尽数歼灭它们,所以暂且先把那巢穴掩盖上然后回家,再各自整治些梃(木杖叫梃)、(大锄叫)等火攻的器具。那个晚上,方公祖父梦见有位黑衣老妪拜见,再三恳切的讲:“吾辈没做什么有损于公之事,公打算一举歼灭我的族众,倘若您能舍弃此计划,我们当报您以德,不然的话,我们也能以怨相报哪。”

祖父问:“怎么个以怨相报法呢?”老妪答:“公能歼灭我的族众,我也能尽灭公的族人。”又说:“我今晚是特地领着全族人来恳求您的。”方祖回顾老妪背后,一望无际的男女跟着,看不到边儿,可他竟然还是不许。

隔天,方祖告诉家人这个梦,并且说:“就是一伙妖蟒呗,正当除掉才是。”因此大家极力搜捕,放火焚烧、杀尽灭绝。那个夜晚,听到山中哭声震天。再后来,方孝孺公不幸遭遇此种“夷十族”的惨烈巨祸,蟒蛇的以怨相报的说法,也诚足可信呢。

结语

看来,朱元璋虽然出身贫苦,可却是天象变化下的真命天子,否则哪有刘基、宋濂的辅佐?再瞧他那爱才之心、知人之明的睿智,为太子登基之后,预留人才,不但眼光长远,而且能看透方孝孺的缺点而事先加以磨练,确实有他的治国长处。只可惜事与愿违,那史册上评价极好的懿文太子却天不假年,没福继承国祚,先朱元璋而去。

那方孝孺也因为祖辈造下杀生罪业而被夷十族,据《明史》记载,朱棣将方孝孺九族诛尽还无法息怒,便把方孝孺的门生和朋友也算作一族一并处死,被杀者共计八百七十三人,投狱和流放充军者更达数千。这两笔数字,正好与那一窝大蟒的蛇子蛇孙之命相抵。看来,一饮一喙莫非前定,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信哉!

(事据明 祝允明《野记》)

相关内容

自己激怒皇帝要求“诛十族” 明朝怪人方孝孺>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而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 明朝史上方孝孺被诛十族 九族之外还有哪些人> 方孝孺与红蛇的故事>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