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长寿
目录
位置: > 健康保健 > 长寿 >

中国长寿老人为何多在农村

记者一行远赴新疆、甘肃、河南、安徽等地寻访16位百岁老人,探访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和长寿秘诀。记者采访时发现,这些百岁老人有一个共性——在农村生活。16位老人中有14位出自农村,只有106岁的谢云峰和105岁的谢韩氏老夫妇在县城生活。不过记者采访得知,老两口上了岁数后才从农村搬到县城和儿子同住。这一规律与全国百岁老人分布情况吻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镇百岁老人共计12457人,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26、08%,而乡村百岁老人35316人,占73、92%。也正是如此,老寿星们的长寿之道才有很多共同之处。

环境好,污染少。

新疆莎车122岁老寿星图如普·艾麦提生活在叶尔羌河边,每天都饮河水,水源来自昆仑山冰雪融水,水质很好;甘肃平凉的杜继儒和陈根娥夫妇,两人年龄相加高达209岁,他们生活在海拔1270米的一个带状塬面上(高山顶上的平坦区域),周围群山连绵起伏;河南封丘的百岁夫妻李清宪和郭秀荣,住在黄河畔,当地是农业大乡,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对此,中国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峰指出,百岁老人大多居住在饮用水质好、土壤质量好、农业资源丰富、工业污染少的地区。一般来说,农村自然环境往往优于城镇。

吃粗粮,花样多。

百岁老人们都经历过生活艰苦的岁月,年轻时很少吃精白米面,如今即使生活条件改善了,喜欢吃粗粮的习惯没有变。杜继儒和陈根娥吃了一辈子粗粮,如今还会想着法地做粗粮吃,比如用小米做粥或稀饭,把玉米磨成面做粗粮饼;生活在河南淮阳的百岁夫妻高德贤和曹虎英,一生没吃腻粗粮,如今老两口都已106岁,即使牙口不如从前,仍喜欢把玉米面熬成糊糊来喝。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适当多吃粗粮有诸多健康益处,利于长寿,比如粗粮中富含维生素B1等多种维生素,钾、镁等矿物质,还有膳食纤维,可有效预防肥胖,平衡身体激素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防癌症。

自种菜,不打药。

记者采访发现,多数百岁老人家庭都是随四季变化吃自家种的应季蔬菜,几乎不买菜。比如图如普家吃的恰玛古(又称芜菁)、黄萝卜等蔬菜就是自家种的。高德贤和曹虎英家种啥吃啥,家里自产豆角、茄子、南瓜、冬瓜等,老两口的儿子告诉记者,自种的蔬菜很少打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表示,生活中,虽然蔬果农药残留问题不像我们想得那么严重,所含农药量不足以对健康构成损伤,但这些物质终究还要通过肝、肾代谢,摄入越多,身体负担越重,因此尽量减少农药摄入利于长寿。

爱劳动,不闲着。

老寿星们多以务农为生,年轻时养成的劳作习惯根深蒂固,即使老了也不愿闲着。122岁的图如普如今还去地里喂羊、除草,做简单的农活,他坚持把自己的口粮种出来。105岁的杜继儒隔三差五就给花坛除草、修鞋钉鞋、编笼子,充分发挥余热。生活在河南禹州的中国最长寿夫妻平木虎和张新妞,虽然腿脚不好,也不闲着,晚辈刚从地里拿回家的蔬菜,老两口不一会就给择好了,整齐地摆成一堆,做饭时,还主动帮忙烧柴。王峰表示,老人坚持适当劳作可促进血液循环,助人头脑清醒、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还能锻炼肌肉和筋骨,使关节灵活、身子硬朗,改善呼吸、消化系统功能,为长寿打下良好基础。

有规律,睡眠好。

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河南封丘百岁夫妻李清宪和郭秀荣,每天晚上8点睡觉,早上5点至6点起床,中午还睡一两个小时午觉;平木虎和张新妞不管春夏秋冬,晚上七八点钟就睡了,第二天早上5点多便起床,即使偶尔睡不着,也喜欢躺在床上聊天。多项研究证实,早睡早起有诸多益处,比如让情绪更积极、精力更旺盛、做事更认真等,规律的生物钟能延年益寿。早起后,李清宪和郭秀荣夫妇喜欢抱着收音机听戏,有时还会哼唱几嗓子,而谢云峰要练两小时鹤翔庄(一种气功),一招一式的规范和要点他都讲得头头是道。王峰说,常年坚持这些好习惯同样利于长寿。

不计较,平常心。

百岁老人的生活态度都很乐观,凡事不会太计较,即使命运坎坷,仍笑对人生。新疆疏勒128岁的阿丽米罕,虽然年事已高,却打扮得像小姑娘一样时髦,虽头发稀少却在脑后精致地编成小辫,心里不痛快时,老人喜欢唱歌跳舞,让自己快乐起来。现年106岁的高德贤二十多年前因白内障做了手术,但一只眼睛几乎看不清东西,六七年前又不慎摔倒,摔断胯骨,如今不得不依靠拐杖出行。面对疾病和意外老人想得很开,“都是小毛病,不碍事!”王峰表示,心眼、爱生气是长寿的大忌,可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每天多与身边的人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和包容,生活中多一点幽默,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内心的满足,利于长寿。

家庭和,儿女孝。

“家和万事兴,老人的长寿离不开晚辈的细心照顾,家庭和睦对长寿至关重要。”王峰说。李清宪和郭秀荣老两口的儿女就特别孝顺,生活在身边的儿女,每人10天,轮流到父母家里值班,给老人洗衣做饭。晚上,老人睡里屋,儿女睡外屋,方便照顾。平木虎和张新妞想去哪个儿女家住都行,住多久没固定时间,住腻了再换一家,做饭前,晚辈还会先让老两口点菜,想吃啥就做啥。俗话说“舌头和牙齿也有打架的时候”,阿丽米罕是家里的“老管家”,每当晚辈发生摩擦争吵时,她只要生气地喊一句,大家就会住嘴,晚辈们对她特别敬爱。

为人善,邻里赞。

16位老寿星无一不是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杜继儒于1956年入党,已是村里最老的党员,当年镇上不管何处修路,他都会带头义务参加,从不推辞,而他的妻子陈根娥也很厚道,不管亲戚还是邻居,谁有困难她都帮助,即使自己过得也很困难。平木虎和张新妞从小就教育孩子“不管和谁打交道,必须吃点亏”,老两口对人对事特别宽厚。对于老人的长寿,很多邻居和村民都说,长寿是因为积了不少恩德。

相关内容

偷点小懒也有助老人长寿> 睡眠姿势很重要 这样睡竟可以长寿> 这些人的寿命最长!头胎者更长寿哦> 世界最长寿女性吃什么> 长寿的秘诀有哪些?多吃素食更长寿> 喝味噌汤可以延长寿命?可以延年益寿的食物> 能量限制有助健康长寿-吃饭吃八分饱更能长寿> 保护你的DNA ,15个长寿的秘密> 中医养生 生活中常见的长寿食物> 走路常犯的八个错误,健康长寿的走路方法>

推荐阅读

雾霾天> 牙疼> 骨质疏松症> 脚气> 脚臭> 降血压> 长寿> 咽炎> 肺热> 脾胃虚寒>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