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补气
目录
位置: > 健康保健 > 补气 >

女人补回气血肌肤更红润

女人补回气血肌肤更红润

女人补回气血肌肤更红润

女人贫血脸色差 补回红润气血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皮肤粘膜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头痛、头晕、耳鸣、目眩、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女性患者则容易出现心烦气躁、毛发枯干、皮肤干燥、色斑、皱纹增多等。

贫血的5大原因

1、缺铁、饮食不当

针对较为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张帝开表示,首先贫血与饮食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气候变化譬如现在的梅雨天气及生理状况等因素,部分人会食欲不佳,或较为偏重于某些合自己胃口的食物。虽然说目前国人的饮食结构越来越西化,但仍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质如多酚等会强烈抑制铁的生物吸收和利用。长此以往必然会因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而导致缺铁。

2、经期慢性失血

他着重指出,最新研究表示,月经过多是导致贫血缺铁的重要原因,往往使得女性的血“入不敷出”。正常月经24~35天为一轮回,经期持续2~7天,平均经血量20~60毫升。在医学上来说,当每次经血量多于80毫升,流血时间超过7天,就算是月经过多了。当然如消化道出血、痔疮等问题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铁不断流失而引发贫血。

3、怀孕时供铁不足

“孕期的女性对铁的需求比怀孕前增加近4倍。而孕妇因恶心、呕吐或偏食、厌食等,常食用含铁低或不含铁的食物;再加上妊娠期胃肠蠕动减弱,胃酸缺乏,也会影响铁吸收。长时间的铁摄入不足,使孕妇体内的游离铁和铁储备有所减少。女人10月怀胎,不但自身需要充足的血液来滋养,胎儿更需要依靠母亲的血来供养,否则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到宝宝。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操作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再生障碍性健身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5、出血性贫血

包括急性出血性贫血和慢性出血性贫血两种。急性出血性贫血,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内脏器官(如肝、脾、腔动脉及腔静脉等)及躯体血管破裂造成大出血,使机血容量突然降低。慢性出血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胃肠炎症,肺、肾、膀胱、子宫出血性疾病,造成长期反复出血所致。另外,钩虫感染也可造成慢性出血性贫血。

贫血的四个等级

轻度:血红蛋白低限~91g/l,症状轻微。

中度:血红蛋白90~61g/l,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

重度:血红蛋白60~31g/l,休息时已感心慌气短。

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拥有红润肌肤的生活小贴士

1、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少喝酒、不偏食、不熬夜、少吃零食、适度运动、不在月经期或待产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过性生活等。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及充沛的体力,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

2、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于劳累,不仅可以增进集体的免疫力,而且身心健康的生活有利于促进体内骨骼内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

3、多吃铁含量高的食物

铁含量较高的食物是动物肝脏,其次是动物肾脏、动物血、动物肚肠等。此外,瘦肉、蛋黄、鱼子、虾子等含铁也较高。植物性食物中含铁相对较高的有黄豆、黑豆、黑木耳、芝麻、桂圆、柑橘、葡萄干等。炒菜用铁锅可适量增加铁摄入,应避免用不粘锅和铝锅。

4、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

很多人知道叶酸可以治贫血,但不知道含叶酸的食物都有哪些,现在告诉大家,贫血怎么补,叶酸不可少,富含叶酸的食物有:肾脏、脏、绿叶蔬菜以及鱼、蛋类、谷类、豆制品类,都是含有叶酸的。

女人补气血要吃什么

1、黑豆

黑豆具有高蛋白质、低热量的特性。黑豆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6%—40%,相当于肉类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黑豆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产后,建设用黑豆煮乌骨鸡。

2、发菜

发菜的颜色很黑,所以含量铁质较高,用发菜煮汤做菜,可以补血。

3、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很高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为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不过许多人不爱吃胡萝卜,可以把胡萝卜榨汁,加入蜂蜜当饮料喝。

4、面筋

这是种民间食品,一般素食馆、卤味摊都有供应。面筋的铁质含量相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

5、菠菜

这是最觉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菠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

6、金针菜

金针菜含铁量最高,比菠菜高20倍,同时金针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及秋水仙碱等营养素。

7、龙眼肉

即桂圆肉,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葡萄糖、蔗糖等。补血的同时还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症。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之类也是很好的补血食物。

8、莴苣

莴苣中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锌、铁,莴苣中的铁元素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常食用的莴苣,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更有益,莴苣中的钾离子含量丰富,是钠盐含量的27倍,有利于调节体内盐的平衡。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具有促进利尿、降低血压及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五大饮食误区易致女性贫血

误区一:蔬菜水果无益补铁?

许多人不晓得多吃蔬菜、水果对补铁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血液是女性美容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现代追求内外兼美的女性,更应该注重补血。但是,许多女性对于如何营养补血不太了解,很容易走入补血误区,陷入缺铁性贫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造成女性贫血的五大营养误区吧。

误区二:多吃肉对身体不好?

一些女性对一般广告中宣传的肉食损害健康产生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平日饮食中,蔬果与肉类的摄取应均衡。

误区三:蛋、奶对贫血者多补益?

牛奶够营养,但是含铁量很低,人体吸收率只有10%。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父母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蛋黄补铁好,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并非补铁佳品。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因此,这两种父母常给孩子吃的食品,虽营养丰富,但要依赖它们来补充铁质则不足取。然而,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适合补铁用途。

除了生理特点,女性在饮食方面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习惯,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误区四:贫血好转得停服铁剂?

贫血者根据医生指示,服用铁剂,看到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即停止服用,这也是错误的做法。这会造成贫血情况再次出现的后果。正确的方法是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直到贫血症稳定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至8周,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

误区五:咖啡与茶多喝无妨?

对女性来说,过量嗜饮咖啡与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一两杯足。

当然,除了营养因素以外,缺铁性贫血还可能由疾病引起。例如痔疮、肿瘤、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所以,发生贫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

结语:适当的吃些肉、蛋,对女人补血很重要,你会补血吗?可要好好调养自己的气血哦,这样才会展现最美的你!

相关内容

气血不足吃什么好?九款补血粥推荐> 排卵期气血虚者吃什么?> 6食疗补足气血> 7款药膳气血双补> 7款药膳补足气血> 8食疗你气血充足> 冬季养生:令女性气血充盈的4大穴位> 补益气血你需知道的常识> 体寒易致气血运行慢 如何去除寒气?> 女性经期拉肚子 全因气血不足>

推荐阅读

雾霾天> 牙疼> 骨质疏松症> 脚气> 脚臭> 降血压> 长寿> 咽炎> 肺热> 脾胃虚寒>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