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唐诗三百首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唐诗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望岳·鉴赏

作者: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诗】

此诗用四层写,一二句是远望之色,三四句是近望之势,五六句是细望之景,七八句是极望之情。上六句是实叙,下二句是虚摹。

题目是“望”,不是“登”,所以句句从“望”字着想,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想。全诗大意也就在此。

【注释】

岳: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一,其余四岳分别为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岱宗:岱,泰山别称;宗,长。岱宗指泰山是群岳之长。

夫(f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造化:指大自然。

曾:通“层”。

决眦(zì):决,裂开;眦:眼眶。这里极言睁大眼睛远望。

【解读】

这是首游览诗,诗歌通过对泰山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景色的描绘,流露出其豁达的心胸和卓然独立、壮志凌云的气概。

诗歌的开头两句描写了远望泰山所见到的景色,诗人巧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初见泰山时的兴奋之情。

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诗人的观察视角由远望变为了近观,侧重于写自己走近泰山抬头仰望时的所见所感。“钟”是萃集的意思,而“割”是划分的意思,这两个动词使本来静止的山峰变得灵动起来,为其增添了美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在前四句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引入了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站在泰山之上,泰山的磅礴大气激荡着诗人的心胸,追随着归山的飞鸟,目光可穿透山涧深处。诗人表面上写的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实际上却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人心的力量。最后两句抒写诗人由望岳而引发的壮志豪情,诗人的这种不怕困难、想要登临山顶的决心在望岳中得以升华。

相关内容

张九龄·感遇二首(其一)·鉴赏> 张九龄·感遇二首(其二)·鉴赏> 张九龄·望月怀远·鉴赏>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 李白·月下独酌·鉴赏> 李白·春思·鉴赏> 李白·关山月·鉴赏> 李白·子夜吴歌·鉴赏> 李白·长干行·鉴赏>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鉴赏>

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古诗文赏析大全>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电子版>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诗词鉴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