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白居易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唐诗 > 白居易 >

《乐游园望》赏析

乐游园望

白居易

独上乐游园,

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

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

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

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

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

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陽,

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

高盖者何人?

白居易诗鉴赏

乐游园是唐都长安的游览娱乐胜地。唐代的诗人们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纪游咏作。但是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个人生活经历及当时心境的差异,有的是抒发对往事的感慨,有的则歌咏大自然的美妙。白居易来到此地,看到的却是一片天昏地暗,烟云笼罩的朦胧景色。他触景生情,联想到志士沉沦、小人猖獗的社会现实,写下了这首抒发不平之慨的《登乐游园望》。

首二句紧扣题目,“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诗人到此本是为了求得耳目清新,然而看到的却是黄昏一线夕陽的余晖。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晚于白居易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游园时所作《乐游原》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陽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盛唐以后,知识分子似乎都有一种夕陽西下,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穷途末路之感。因为乐游园是长安城中的最高点,所以游人往往要“四望”。而诗人“ 四望天日曛”,满眼皆是天日昏暗,烟云笼罩的景色,还与他“独上乐游园”有关。“独”字说明没有友人陪伴,孤单一人来此游赏,这是实写;但也令人联想到诗人孤标傲世,不与凡俗群宵小同流合污的品格。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之“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封建社会中,文人志士郁郁不得志,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常有独自登高远望这一令人神伤之举。

下面的诗句可以说是对“独上乐游园”之“独”作出的具体解释。诗人登上乐游园,“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可见他是从垢氛中走出来的,他的生活的环境充塞着各种污浊不堪的肮脏之气。此刻耳目虽得到暂时的清爽豁朗,但胸中仍有抑郁不畅之感。

他看到高耸入云的天子宫阙;他看到长安街道上来回奔忙的车马;就是看不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孔生死洛陽,元九谪荆门”,孔戡、元稹都是诗人的好友,一个受诬忧愤而死,一个因弹劾tan官,触犯近臣,被贬到江陵。这些尽忠尽职的正直之士一个个惨遭不幸,可想而知奔走于皇宫内院的权臣高官们,都是些什么人。所以诗人最后发出了“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的不平之慨叹。以“何人”作结,既表疑问,又是感叹,显得含蓄蕴藉,“何人”看似疑问,而言外之意却显而易知。

这首诗是寄给好友元稹的,但却深深刺痛了权贵们。原因即在于此诗因景生情,巧妙自然,虽未明白指斥权贵们的恶行,但诗人摆脱污浊世界的孤傲形象却跃然纸上,两相对比,那些奔走于皇宫大道的得志小人不免卑劣可鄙,这正是本诗含蓄得体、讽刺巧妙之处。从结构上看,全诗都是从登乐游园所望见的“ 宫阙”、奔走于十二街的“车马”及“南北路”上的“高盖车”落墨,极其巧妙地把小人得志,志士沉沦的事实融于景色之中。清人薛雪评论说白居易的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一瓢诗话》),从此诗可见一斑。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古诗文赏析大全>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电子版>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诗词鉴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