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黄帝内经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黄帝内经 >

下卷 灵枢篇 营卫生会

【本章要点】

一、指出了营卫来源于饮食,生成于脾胃,上输于肺脏,传之五脏六腑,发挥营养全身的作用。

二、营卫循行的征路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三、说明营卫运行的周次是昼夜各二十五度,合为五十度;会合于手太

四、概述了营卫与三焦的关系以及营卫与气血的关系。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①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二十五度,行于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而起,至而止。故曰日中而陇,为重,夜半而陇为重,故太主内,太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陇,夜半后而为衰,平且尽而受气矣。日中而陇,日西而衰,日入尽而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平旦尽而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②。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③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夜不瞑。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之分而行,还至明,上至舌,下足明,常与营俱行于二十五度,行于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④,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⑤,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⑥,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注释】

①清:指水谷气中轻清且富于营养作用的一部分。

②与天地同纪:指营卫两气日夜运行不停止,如同天地日月运转一样是有规律的。

③昼:指白天力充沛的意思。

④其气未定:指微之气尚未化生。

⑤腠理:和皮同义。

⑥济泌别汁:将水液经过过滤,分出清浊的意思。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人体的气受自何处?之气是怎样交会的?什么气叫“营”?什么气叫“卫”?营是怎样生成的?卫是怎样和营相会的?老年人与壮年人气的盛衰不同,日夜气行的位置各异,请你讲讲交会的情况。岐伯答道:人气来源于饮食,饮食入胃,经过消化,再经脾吸收其微之气,然后向上传注到肺,从而五脏六腑都能得到微之气的供养。这些气中,粹的部分叫“营”,剽悍的部分叫“卫”,营气运行于经脉之内,卫气运行于经脉之外,川流不息,各行五十周次而后大会,分和分互相贯通,终而复始,如圆环之无端始。卫气运行于分二十五周次,运行于分二十五周次,这是以白天和黑夜来划分的,所以气行到分为起始,行到分为终止。因此,当中午气隆盛时叫做“重”,到半夜气隆盛时叫做“重”。太主管人体内部,太主管人体外表,营卫在其中各运行二十五周次,都以昼夜来划分。半夜是分之气最隆盛的时候,自半夜以后,行于分之气就逐渐衰减,到早晨时,则行于分之气已尽,而分开始受气。中午是分之气最隆盛的时候,从日西斜,行于分之气就逐渐衰减,到日落时,则行于分之气已尽,而分开始受气。并且在半夜的时候,之气相会合,此时人们均已入睡,称为“合”。到早晨则行于分之气已尽,而分开始受气。如此循环不息,和自然界昼夜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黄帝说:老年人往往夜间不易熟睡,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壮年人在白天往往不想睡,这又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岐伯答道:壮年人的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畅通,营卫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白天的神饱满,而晚上睡得很熟。老年人的气血衰少,肌肉枯瘦,气道滞涩,五脏之气耗损,营气衰少,卫气内伐于,所以白天的神不振,晚上也就不能熟睡了。

黄帝说:请教关于营气与卫气的运行,是从什么道路来的?岐伯答道: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上)焦。

黄帝说:请教三焦之气的出发处。岐伯说:上焦出自胃的上口贲门,与食道并行向上至咽喉,贯穿于膈膜而分布于胸中,再横走至腋下,沿着手太经的路线循行,回复至手明,向上到舌,下循足明胃经,卫气与营气同样运行于分二十五周次,运行于分二十五周次,这就是昼夜一周,所以卫气五十周次行遍全身,再与营气会合于手太肺经。

黄帝说:人吃了热的饮食入胃,还没有化成微的时候,就已出汗,有出于面部的,有出于背部的,有出于半身的,不循卫气通常的运行道路而出,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这是由于外表受了风邪的侵袭,腠理开发,窍疏泄,卫气趋向体表,就不能循常道而行,这是因为卫气的本是剽悍滑疾的,见到何处疏张开来,就由此道而出行,所以不一定循行于脉道,这种出汗过多的情况,名叫“漏泄”。

黄帝说:请你再谈谈中焦的出处。岐伯答道:中焦的部位与胃相并列,在上焦之后,它的功能是吸收气,通过泌去糟粕、蒸腾津液,而化成微,然后向上传注于肺脉,再化为血液,奉养周身,这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所以能够独行于经脉之内,称为“营气”。

黄帝说:血与气,名虽不同而实是同类的物质,如何来理解呢?岐伯答道:营和卫,都属于气;而血是气所化生的更高贵的物质,因此叫“神气”。所以说血与气名虽不同,而实质上是同类的物质。凡失血过多的人,其汗也少;出汗过多的人,其血亦少。所以说人体夺血或夺汗均可死亡,而血与汗缺一则不能生存。

黄帝说:请教关于下焦的出处。岐伯答道:下焦分别清浊,糟粕从回肠而下行,水液注于膀胱而渗入其中。所以说,水谷同在脾胃之中,经过消化吸收以后,糟粕传入大肠;水液渗入膀胱,这就是下焦的主要功能。总的来看,是经过分别清浊之后,循下焦而渗入于膀胱的。

黄帝说:人饮的酒也是入胃的,为什么五谷尚未消化,而小便独先下行呢?岐伯答道:由于酒是谷类已经蒸熟酿成的液体,其剽悍而质清稀,因此,酒液虽在五谷之后入胃,但经过脾胃的迅速吸收,多余的水分反在五谷腐熟之前排出于体外。

黄帝说:很对。我听说上焦的作用能输布气,像雾露蒸腾一样;中焦的作用主腐熟运水化谷,像沤渍东西一样,下焦的作用主排泄废料,像沟渠一样,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